文/郭遂英
文獻街的清早是從飄蕩的油煙味開始的。
文獻街有一條不足百米的小巷,卻是早市最熱鬧的地方,從馬路步入小巷,老遠便聞到了油鍋烹炸的香味,最醒目的是個油條鋪子,青石路邊的小攤案板上堆著黃澄澄,冒著滋滋熱氣圓咕嚕咚的油條,店鋪門前的鍋里不間隙地翻滾著三五條面坯。瘦高的老板面無表情地拿著長筷子攪動著熱油里瞬間膨脹的面筋,機械地重復著日復一日的動作。而稍顯圓潤的老板娘總是笑容滿面地招呼著過往的行人,麻利地忙活著手中的活計,同時遇上熟絡的客人還不忘閑聊一些家長里短,碰上有小孩,不忙著把切好的油條打包,而是先從案板上拈一小根遞過去。也有急著上學的,上班的行人,顧不上剛出鍋的熱湯,火急火燎地往嘴里送上一截切好的油條,間或吸上一口滾燙的豆漿,狼吞虎咽填飽消耗一晚的胃腹,表情卻是異常的滿足。油條鋪子的油條在出市之前已早早地送到縣城各個角落的早點攤上,有的熟客卻舍周邊攤位現有的選擇,寧愿繞半城只奔著這剛出鍋的油香和現榨豆漿極致搭配的早餐而來。
也有一些不急不緩的路人,買上幾根油條前行十來步,斜對面便是一家夫妻檔,名曰“八哥酸辣粉”,想是用男主人別名起的檔牌吧。配上一碗前豬肋肉片、豬肝、香菇、青菜煮的三鮮湯,一頓美滋滋的營養早餐便好了。
每逢進店總能聽到男主人粗聲大氣的話語聲,女主人手腳麻利地倒飭著小作坊的盆盆罐罐,嘴里不閑著的回懟著自己的不滿。店鋪不大,卻也干凈,生意極好。小小的店里滿是煙火氣,“老板加個蛋”“老板要辣哈”“老板快好了嗎,要遲到了”“老板加碗三鮮湯”。外賣小哥自覺地站在旁側等著老板叫單,等急了便聒噪地催著老板。老板滿臉的躁氣,不知是沸騰的熱氣熏的,還是嘈雜的喧鬧讓他感覺不清靜,也許是早起此時困意的侵襲,拿著鍋碗瓢盆宣泄著自己的不暢,嘴里不停歇地叨嘮著。這種場面三五分鐘便換了畫面,總有吃客會及時化解此時的尷尬,男主人即刻笑臉迎合著進店的一批又一批的吃客。
看似不和諧的夫妻檔主,其實最是默契的搭檔,心靈契合,在多年的經營中已如同一人,用最本真的方式,最地道的味覺在小城一角開辟了屬于他們自己獨特的美食。
早晨急匆匆的熱鬧慢慢停息,小巷里不時出現一些挑著或提著竹簍的阿姨、爺爺或奶奶。簍子里的時蔬帶著清晨剛采摘的清新,不知是露水還是河里清洗未漏盡的水珠,果蔬鮮活,顏色翠亮。他們也許揣摩出此時的便捷商機,一家一家店鋪兜售著竹簍里的菜蔬??樟酥窈t便用時蔬換來的收獲,買上一些油條、包子、饅頭回去逗孫輩們歡喜。
炎熱的夏天,小巷里多了個熟悉的身影,挑著木桶兜售涼粉的老阿姨也是文獻街的一道風景。“白涼粉”“黑涼粉”純手工的制作,純本土的調味??釤犭y耐時,來往的行人會駐足或蹲或坐來上一碗加了紅糖,薄荷油的白涼粉或一碗有姜米、酸甜滑溜的黑涼粉,那一刻的舒爽沁心真的沒什么美味能有此刻更讓人記憶深厚。
老父親年邁牙口不好,卻獨喜“蘿卜頭大排檔”的干椒蒜香鹵肉,隔三岔五會吩咐我打包一份送到他的住處,配上點小酒,也是他老人家簡單生活中對美食的另一種獨樂。“老百姓小飯館”“鄉里鄉親大排檔”“老橋頭麻辣燙”“水果店”“光明鮮奶”“梅仔維修”等等,最接鄉土氣息的店面名號,五花八門的小巷鋪面,卻最是熱鬧的畫面。他們用自己的純真與勤勞,賺錢謀劃著自家老少的生計。青石路上喧嘩的聲音每天伴著初升的晨曦跳動著最美的音符,尋常百姓的生活便更有了人間煙火的質樸。